- By test - In 品质观赛生活
“五连冠”的辉煌之后,那些女排队员现状如何?
八十年代的中国女排,是一代人共同的荣耀。她们用“五连冠”的辉煌战绩,不仅奠定了中国排球的历史地位,也铸就了激励无数人的“女排精神”。
当年在赛场上拼搏的姑娘们,如今大多已年过六十。她们退役后的生活轨迹,展示了那个时代优秀运动员多样化的选择。
一、从执教到体育管理
郎平——“铁榔头”的传奇人生
郎平是中国女排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退役后,她展现出了卓越的执教才华,曾两度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1995年与2013年),并在2016年带领中国女排重夺奥运金牌。她长期生活并工作在美国,持有美国绿卡,女儿白浪也在美国出生并成长。郎平可以说是“中美双重身份的国际公民”,她不仅是排球的传奇,更是中美文化交流的象征。
孙晋芳——从队长到体育高管
作为中国女排的老队长,孙晋芳退役后进入了体育管理岗位。她曾担任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为中国网球的崛起做出了贡献。后来,她又担任了江苏省体育局局长,并在这一职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退休。
张蓉芳——“怪球手”的排球人生
张蓉芳在1986年作为主教练带领中国女排夺得世锦赛冠军。退役后,她长期在国家体育总局工作,曾担任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等职务,并且她的贡献帮助中国排球事业稳步发展,现在她已退休。
二、定居海外,走向国际化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很多运动员在退役后选择了留学或在国外工作,这为她们开辟了全新的职业道路。
周晓兰——“天安门城墙”的美国生活
以出色拦网技术著称的周晓兰,退役后曾担任国家体育总局球类司副司长。90年代后期,她随丈夫(前中国男排队员)移居美国,现如今过着低调平静的生活,远离了公众的视线。
杨锡兰——瑞士的联合国职员
杨锡兰是孙晋芳退役后的主力二传,在退役后她曾在八一队担任教练。后来,她移居瑞士,在联合国驻瑞士机构工作,直到退休,过着简朴而低调的生活。
其他海外定居的队员
除了周晓兰和杨锡兰,还有许多女排“五连冠”时期的队员选择了在海外定居。巫丹、王怡、杨小君、郑美珠、李月明等都在美国、德国等国安家。姜英则定居澳大利亚,长期担任澳大利亚女排的主教练。而马蕴雯作为新一代球员(北京和伦敦周期的队员),退役后与前美国籍体能师结婚,目前在美国和中国两地生活。
三、商界和香港发展
展开全文
曹慧英——“铁姑娘”的商界传奇
退役后的曹慧英选择了经商,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她创办了一家体育文化公司,还在北京拥有一座大厦,是女排队员中最为成功转型为商界人士的一位。她长期在香港经商并定居。
杨希——房地产界的成功者
因酷似日本影星山口百惠而被广为知晓的杨希,在退役后很早便进入了房地产行业,成为了一位成功的商人。她在北京拥有多个高端房地产项目,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山水文园”,虽然非常富有,但她的生活非常低调。
陈亚琼——香港的文体使者
陈亚琼退役后定居香港,曾在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致力于香港与内地的文体和统战工作。她为两地的交流和融合做出了显著贡献。
四、永远的怀念
陈招娣——“独臂将军”
陈招娣少将因癌症于2013年去世,享年58岁。作为中国体育界的第一位女将军,她的去世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悼念,她的英雄事迹永远铭刻在国人心中。
五、选择多样,精神永存
从“五连冠”时期的女排队员现状来看,她们的人生轨迹大致可分为几类:继续执教、从事体育管理、进入商界、定居海外,或选择回归家庭。虽然不少人如今生活在海外,但她们依然心系中国排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年女排队员们的选择正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逐步开放的态势。她们不再仅仅是国家培养的运动员,更是能够自主选择未来的个体。她们通过多样的生活方式诠释了不平凡的人生。而无论她们身处何地,五连冠的传奇和女排精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早已深深刻印在中国体育与民族精神的丰碑上,并且至今仍在激励着新一代的中国人。
女排精神从未退役,它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方,继续发光发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